今天发现一个越深入了解越觉神秘的,可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现象——超距作用。
超距作用是指没有中介物质的情况下,两个物体之间可以发生作用的现象,具有非局域性、瞬时性、量子性、潜在性和神秘性。他能够瞬间在空间上连接两个看似相隔甚远的物体或系统,使它们之间产生相互关联和影响,而不需要实际的物理交互;他能够通过某种潜在的机制,使两个物体之间在没有任何延迟的情况下发生相互作用,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超距作用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许多不同领域的研究,一些理论和实验提出了一些可能存在的超距作用。
1、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是指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之间存在着深度关联,使得它们之间的状态不能被单独描述,只能用共同的波函数(一个复数值数学函数,用来描述一个粒子在不同时刻和空间的可能位置和运动状态)来描述。在这种状态下,当一个量子粒子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另一个量子粒子的状态也会发生改变,即使它们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这种现象也被解释为超距作用。
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过程。
当一束光穿过某种晶体时,两个处于纠缠态的粒子会被同时创造出来。在晶体内部,来自激光的紫色光子分裂成两个红色光子,两个突然出现的光子向不同的方向飞去(每个红色光子的能量是原紫色光子的一半,波长是原来的两倍,所以能量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它们共享一个波函数,若其中一个光子被观察到,它和其孪生光子的波函数就会随即同时坍塌,使两个粒子都成为真实的实体,并表现出互补性。不管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量子纠缠被解释为超距作用,似乎破坏了相对论原理,即物理学中信息不能以超过光速的速度传递。但事实上,在量子纠缠中,这种影响是随机的,不能被预测或控制,因此不能用来传递信息。
量子纠缠的这种随机性被称为“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即不能制造出与原始完全相同的量子状态。因此,即使两个量子系统之间存在纠缠,也不能利用他们来传递信息,因为不能通过纠缠关系来复制或传输量子态,这是量子通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限制。
虽然量子纠缠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它在量子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可,并且在近年来的实验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例如,有研究团队利用远程高斯型类星体的观测数据,发现了距离相隔10.7亿光年的两个类星体间的量子纠缠。有研究表明,量子纠缠现象能够在数小时或数天的时间尺度上保持稳定,甚至可能保持更长时间的稳定状态,这表明量子纠缠的时间尺度可能比我们先前认为的还要长得多。有科学实验成功地实现了超过1200公里的量子纠缠通信,这表明量子纠缠可以实现的距离比我们想象得更远。也意味着未来我们可能会更容易地实现安全的全球量子通信网络,而不用担心信息的窃取和泄露。
2、意念传递
有些人称他们可以通过意念传递信息或影响远处的物体,有些人称自己可以通过意念和触摸来治愈他人的疾病。
虽然这些能力没有被科学证明,但仍有一些实验表明人类可能有某种方式的心灵感应能力。比如,“意念调节实验”发现,当一个人通过意念来调整另一个人的脑电波时,另一个人的大脑会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这表明意念可能会通过某种方式影响到另一个人的大脑活动。“随机数发生器实验”发现,当人们集中精力想要改变一个物体的随机运动时,这个物体的运动轨迹会呈现出更高的自相关性,即更多地倾向于沿着之前的运动轨迹前进。这表明人类的意念可能会影响到物质的运动和行为,虽然这个过程的机制尚不清楚。
3、引力
万有引力是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它的作用距离是无限的,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可能的超距作用。当然,两个质量之间的引力作用虽然永远不会完全消失,但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当距离足够远时,引力的影响将变得非常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引力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仅存在于地球和月球、太阳和行星之间,还存在于每个物体之间。从微观的粒子到宇宙中的星系,所有的物体都会相互吸引。
人们发现,即使在最温和的条件下,星系和黑洞之间也会出现超距作用。比如,一项研究发现,某些星系中的气体似乎会突然出现在离自己很远的地方。而一些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物质也表现出了相似的现象,这可能是因为黑洞的强引力场会导致物质之间的超越距离的相互作用,可能涉及到超距作用的机制。
要说明的是,超距作用在物理学中是一个相对含糊的术语,科学界并没有一致地认可超距作用的存在。因其缺乏实验验证、与经典物理学原理不符、存在超自然现象和道德伦理问题等也一直备受争议。
虽然超距作用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但以其神秘和迷人的特性,科学家们还是对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期望。畅想一下,在未来,人们开发适应的数学模型、深化相关理论研究、使用更高精度的仪器、更稳定精妙的实验,揭示了超距作用的本质和机制,从此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宇宙演化,甚至灵性和意识、空间的穿越和时间的弯曲等方面都会是一番新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