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红学家周汝昌曾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捷便(具体、真切、生动)的办法就是去读通了《红楼梦》。阅读《红楼梦》如同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书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礼仪习俗、诗词歌赋数不胜数,本期漫谈古礼,将从《红楼梦》中的“宴饮”,谈一谈古人的宴饮礼仪文化。
在《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中约二十五处宴饮场景及其典型性特点。可看出,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阶级宴饮习俗繁复而精致,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其群体性的社会性活动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亦体现其贵族属性。有些宴饮描述不过寥寥几笔,或简单交代其流程安排,或几句场面铺述,或人物所视所感,于细微之处亦具体形象的为我们展现其典型性的宴饮习俗表象特征。
贾府等贵族极热衷于宴饮及宴饮活动,其礼节极为周到,文化活动亦极为丰富。表现在其设宴时间上一年四季基本月月皆有宴,如文本第六十二回写到:“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就这样巧。也有三个一日的,两个一日的…’”即使是不同人同一月设宴或同一日不同人设宴也不凑合,办得精致有秩序。
文中多处有表现不同宴会不同场景的选择、同一类型宴会不同场景的变换及同一场宴会不同场景的转移。如第十八回元妃元宵夜省亲一回中,宴饮场景通过游赏大观园、众姐妹作诗与听戏等宴饮活动来切换,第四十至四十一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的描写中,同一天就分别在秋爽斋晓翠堂与缀锦阁两地设宴,第七十五至七十六回中秋节夜宴中因贾母说“赏月在山上最好”便选择在荣国府凸碧山庄花厅上“铺设”。
从设宴缘由上看,主要是生日宴、节庆宴、日常家宴等,不同种类型的宴饮其规模档次参与人数皆不同,即是同一种类型宴饮,因人物身份地位、年龄性别等不同亦有所差异,其宴饮表达形式也各不相同。如文本中对第十一回贾敬寿辰、第二十二回的薛宝钗生日及第十一回贾母八旬大庆的宴饮场景描写极具人物个体性。三人的生日宴饮场景我们可以看出地位身份、年龄辈分等与宴饮规模、贺寿礼节是相关的。如第三十一回写到端阳佳节时,虽寥寥几言,“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即生动地表现了门上插蒲艾,手臂系虎符,喝雄黄酒的节日宴饮特色。
从参与人物上看,作者主要表现的是以女性为主体的宴饮。如第四十五回写赖尚荣升迁设宴规模安排中赖大家的这样说道:“…连摆三日酒。头一日在外面破园子里摆几席酒,一台戏,请老太太,太太们,奶奶姑娘们去散一日闷;外头大厅上一台戏,几席酒,请老爷们爷们增增光。第二日再请亲友。第三日再把我们两府里的伴儿请一请。”,这段关于宴饮安排的文字中描写到女性在“园子里”,男性在“外头大厅上”,说明在正式宴会中男女是不同席的。在文本第七十一回贾母八旬大庆中关于宴饮安排上也有写到“宁国府中单请官客,荣国府中单请堂客”,古时官客即男宾,堂客即女宾,亦说明在正式宴会上男女不同席。
古时记录饮食与宴饮制度、家庭伦理规范的《礼记·内则》:“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即是说男女到了七岁便不宜一起在坐席上吃饭。
从宴饮活动上来看,贵族阶级的主要席间活动有:听戏、赋诗、游赏、猜灯谜、击鼓传花及唱曲儿、划拳、射覆、占花名儿、牙牌、讲笑话等行酒令活动。其宴饮活动丰富多彩,适于 不同阶级与不同年龄层,雅俗共赏,富有情趣与生活气息,与宴饮气氛相协调,在宴饮中体 现了人们的精神意识形态。
林黛玉进贾府。文本第三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通过林黛玉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贾府实际布局与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宴饮描写更能让我们品读出这一个大家族华贵奢侈、等级森严、礼仪繁复的生活状态。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宴饮情节属于家庭小宴类型,主要是贾母及姊妹众人为迎接林黛玉到来而举办的家宴,因此并不是特别正式,林黛玉为内宾,“内宾”即古代称姑姊妹关系等,如《仪礼·有司》:“主人洗献内宾于房中。”即取此义。但又为客,故应以宾客之礼相待。清代尚左,以长为尊,故此排座序。一般贵族家庭家宴中非游乐性质的宴会,是更要体现仪容与涵养的,故上下人等严格有序,不能随便说话错序。
书中第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有写到贾母塌下命薛宝琴、史湘云、林黛玉、贾宝玉坐一席,且“只算他四人跟着贾母坐”,下边则坐着其他众人,说明在正式的宴饮上其座次可随长辈的喜好灵活调动,恰也符合元宵节团团圆圆共叙天伦之意。而在第六十二回众人为贾宝玉、薛宝琴、平儿与邢岫烟庆生时,四人互相推让,终薛宝琴与邢岫烟在上平儿坐东边贾宝玉坐西边,其他众人又依序按关系喜好结席而坐。说明没有长辈在场的情况下,平辈之间或关系较好的可以自相选择座位的,其座次没有严格要求。更加说明宴饮习俗中位次因环境、人物、场所等的改变需要而灵活调整的特点。
比如,元妃元宵夜省亲。第十八回元妃元宵夜省亲情节是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宴饮描写虽寥寥几笔,我们却可以窥见其宴饮习俗中君权至上等级森严的宴饮习俗特点。在清代君臣关系高于家孝高于个人,君权至上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贾母虽为德高望重的长辈,也应“在下相陪”。古时特别在正式宴饮场合,男女不同席,省亲时由女性家眷与女官陪同。
另外,在《红楼梦》中关于中秋节夜宴的描述极为精彩。《红楼梦》前八十回文本中共有两次涉及中秋宴饮的场景,第一次描写是第一回中甄士隐、贾雨村对月谈饮,而后人物对月吟诗寄托感怀谈笑畅饮。另一回较为具体形象的描写便是文本第七十五至七十六回中,如下表所示。
第七十五-七十六回中秋节夜宴,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特意。上面居中,贾母坐下。左边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边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团围坐,只坐了半桌,下面还有半桌馀空。 …于是令人向围屏后 邢夫人等席上将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叫过来。贾琏、宝玉等 一齐出坐,先尽他姊妹坐了,然后在下依次坐定。…于是先从贾母起,次贾赦,一一接过。鼓声两转,恰恰在贾政手中住了,只得饮了酒。贾政见贾母欢喜,只得承欢…此为中秋节日夜宴,具有典型的节日特色,同时也是《红楼梦》宴饮场景描写贾府宴饮中为数不多的有男性在场的团圆宴饮。
自古人们有在中秋寄托团圆欢聚的美好寓意,亦较能体现世情人文气息。其物品形式上如圆桌、圆椅、月饼等取团圆之一,会互赠物品以示亲亲和睦,家人围聚宴饮赏月。或许是寄托情思、以屋及乌的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久了便觉得是真的了,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内心最真挚的感情。由于是中秋家宴,形式上的灵活调度性更大些,以体现亲和之感,符合中秋节日氛围。地位尊长者为主,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但是在宴饮娱乐活动时体现酒令如山的以行令为主要目的的个体自觉性规则。同时有“十番”笛乐之音的雅致活动配合此景,越发意蕴深长,袅袅于心。
《红楼梦》的礼俗特征体现了一种儒学思想,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意识形态。《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给我们所展现的是一个贵族世家的日常生活,第七回焦大怒骂宁国府中写道“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这样一个庞大的贵族家庭,维系其背后的秩序井然是必定要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其关系网络复杂,按当时的社会状态,君权是高于家孝高于个人的,这也符合当时人们尊崇儒家思想的社会观念,分明的等级秩序与思想上根深蒂固的认同感是维护社会稳定民心所向的表面现象的有效手段。源于贾府本身的这样一个上层阶级贵族属性,以及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同,故其家族自带一种秩序森严庄重肃穆的等级制度及该种庄严的生活氛围。
贾府宴饮习俗中所体现的等级分明尊卑有序不只是在行事作风上维系秩序,已经成为了当时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成为一种社会的普遍礼法与道德枷锁。
《红楼梦》中宴饮习俗体现了尊礼重孝的传统观念。如在宴饮的安排上,有贾母或地位较高的在场时,其居首位,有长辈在场时,要照顾长辈。其宴饮人物活动也是极体现孝道的。如第七十五回中秋节夜宴中古板正经的贾政给贾母讲笑话,第二十二回猜灯谜之时贾政故意猜错并授意宝玉告于贾母,及众人宴饮行令时照顾长辈言语恭敬,开玩笑烘托气氛等皆体现其重视孝道的礼仪文化。
宴饮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活动,使个体容纳入群体中,同化个体独特性,使个体趋向于群体并按群体规矩行事。体现了儒家“克己复礼”的传统思想观念。书中等级分明的阶级制度与尊礼重孝的传统观念便是由个体的角色意识进行实现的。如在宴饮中众人皆坐其位行其事,不慌不乱。宴饮本是一个人流复杂喧闹之所,但在贾府中体现出宴饮的秩序、和谐、雅致的美态,不可忽视的是个体的自我修养在群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对《红楼梦》中宴饮习俗的表象化分析,总结出其宴饮所具有的三大形态特征:一是美学特征,在宴饮习俗上表现为形式之美与意境之美;二是其在儒家思想上所体现的一系列礼俗特征,如等级分明的阶级制度、尊礼重孝的传统观念、个人修养的角色意识;三是时代特征,通过对《红楼梦》及其书作者时代背景与清代的相关性分析,及宴饮习俗的流行范围时代阈值变化分析,说明其典型性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