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要塞是什么意思(攻陷坚固要塞到底有何意义?)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8 08:55:38    

“要塞,边城要害处也。”要塞是指险要的关隘,亦作要隘,常出现在边城的要害处,往往是一种特别加固且固定的军事设施,这种设施不但提供对当时远程火力的防御,而且还使给防御者提供射击要塞周围地区的条件。


古今中外围绕要塞的攻防,发生的经典战事比比皆是,笔者将1904年发生在辽东半岛的旅顺攻防战和1944年发生在滇西的松山攻防战拿来比较,通过分析两场攻防战证明再坚固的要塞最终都难逃陷落的命运,胜利者虽代价不菲,但最终取得的战果均远超所付出之代价,历史也因此改变了走向。


松山战役


要塞的由来

在中国,要塞一词泛指在隘口和津要地点构筑的城、堡等防御体系,与关隘、关塞同义。


战国时期的兵书《尉缭子》中就有要塞一词:“津梁未发,要塞未修,城险未设,渠未张,则虽有城无守矣。”中国古代要塞主要由城墙、敌台和护城壕构成,能有效地抵御进攻者的云梯、撞槌的攻击。在西方,要塞一词出现于14世纪初,它们渐渐地代替了欧洲的城堡。从约15-17世纪中,要塞主要是一种混合了城堡、宫殿和要塞的建筑结构,此后这三种建筑便开始分化,而最初的要塞往往是特别加固的城市。


清末民初的居庸关

要塞一般都是在和平时期根据国家的防御方针构筑的。对于处于防守的一方,要塞可以用于掩护重要目标,尽可能迟滞和制止敌方长驱直入,以便争取时间,掩护国家进行战争动员和组织主力部队反攻;对于处于进攻一方而言,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攻克守方的要塞,拔除进攻方向上这一重要的守方据点,为后续的战术展开及全面战略攻势打开通道。


时间是衡量攻守双方的一把公正的尺子。守方要以逸待劳,屯坚兵利器于永备工事,在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的同时,打乱攻方战略部署,为后续转入反攻赢得宝贵的时间。而攻方则应毕其功于一役,以缜密之后勤物资保障,有效之攻坚人员组织,精准之技术兵器投放,果敢之不畏牺牲勇气,才能在最短的时间一鼓作气攻而克之,为后续攻势的发展争取战略主动。


山海关伸入渤海的部分


旅顺与松山

旅顺和松山,一个是鸟瞰渤海的海防要塞,一个锁钥滇缅的群山堡垒,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利优势。


旅顺,位于我国辽宁省辽东半岛南端,东临黄海,西临渤海,南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之威海卫炮台成犄角。明代为防倭寇,在此建城廓,置重兵,设金州中卫所。


清光绪六年(1880年)将旅顺辟为军港并筑炮台,至中日甲午战争前,经十几年建设,旅顺要塞得到完善和加强。要塞由海岸炮台、陆路炮台及水雷营构成。甲午战争后,旅顺落入沙俄手中,先后耗资3000万卢布对把旅顺要塞进行重新设计和完善,修建成一座不可攻破的要塞。

旅顺港的海滨(远处高地防御工事依稀可见)

松山,雄踞怒江西岸,是横亘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被美国军事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


自1942年5月起,侵华日军历时两年,分两个阶段将松山构筑成了永久性的防御要塞。整个阵地依松山群峰地型,在滚龙坡、大垭口、小松山、大寨、黄家水井、黄土坡以及马鹿编成七个据点群(后为远征军逐个攻克),每个据点群均为数个最坚固的母堡为核心,周围又有数个子堡拱卫外围。每个堡垒均上有射击设备和交通壕、下为坑道式掩蔽部。


松山战役遗址外景

各个堡垒互为侧防,交相掩护。整个松山几乎被日军挖空,状如大型蚁巢,地下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且通信、供电、供水等设施一应俱全,各据点还储备了充足的作战物资。



血腥的围攻

1904年日军对旅顺要塞围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于一个由弹夹式步枪、机枪以及速射火炮武装起来的坚固堡垒群的围攻。日军指挥官乃木希典(后来被军国主义分子神话为“军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曾经仅以一旅之兵力,伤亡数十人就攻占了旅顺。不过这次他显然低估要塞守军的力量。


乃木希典

日军共投入兵力13万余人,历时300余天,发射各口径炮弹150万(其中含3.6万颗11英寸大口径“火车弹”),先后组织发动总攻击3次,付出了超出守军数倍的巨大的伤亡,累计伤亡57178人。


《旅顺》一书的作者巴尔特里特是这样描述血淋淋的旅顺要塞制高点203高地的:“自从1812年法军攻击博罗迪诺大要塞之后,还可能不曾再看见过这样多的死尸,堆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问之内。日本人的死尸十分难看,因为他们的皮肤变成了绿色,显出一种极不自然的样子。没有一具死尸是完整的,在炮弹弹片和破碎枪刀的堆积中,到处夹着零碎的肢体和骷髅。”


二十世纪初的旅顺军港

松山战役,共历时91天,面对日军的顽强防守,中国远征军先后动用10个团,投入兵力23000余人,发动主要攻击9次,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各参战部队,累计伤亡达7763人(不含失踪人数),阵亡人数超过了负伤人数。战役主攻部队第8军,全军15975人参加战斗,累计伤亡6074人,伤亡率达38%。其中第103师的伤亡率更是高达56.4%,荣誉第1师第二团第三营全营600余人仅18人幸存。


日军守备部队,第56师团第113联队一部及配属部队1323人,除极个别被俘外,均被击毙。战斗进行之惨烈,伤亡之巨大令人侧目。战后打扫战场,竟然发现双方官兵因肉搏缠斗抱在一起同归于尽的,有六十二具之多。


远征军


攻占要塞的成果

1904年11月30日,随着以203高地为代表的要塞核心阵地被攻陷,日军遂获得了从陆地通过炮火歼灭旅顺港内俄军军舰的良机,12月7日,港内俄军舰队在日军炮火的猛烈攻击下全军覆没。1905年1月4日,要塞守军放下武器,旅顺要塞的围攻结束。日联合舰队也顺利返回本土港口,以逸待劳,并在后续的对马海战中一战全歼俄波罗的海远征舰队,从而彻底赢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


日本的胜利对于世界事务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使得俄国国内的革命滋长的更为迅速,而终于一发不可收拾。亚洲第一次有一个国家打败了西方列强,日本一举奠定了其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强国地位。


沉没于旅顺港的俄军军舰

1944年的松山战役同样意义非凡,与日军在旅顺一样,远征军为攻占松山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但与取得的战绩相比较,以战役级投入和牺牲,拔掉了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绝对算得上是辉煌的胜利。以战争目标价值来衡量战争的投入,才是科学的分析方法。


松山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
不仅大大增长抗日胜利的信心和勇气,还打破了滇西战役乃至整个抗日战场的僵局,为最终打通滇缅公路奠定了坚实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结论

旅顺要塞的围攻,在世界战争史上是一次战术的革命。在枪弹和炮弹的威力日益增大的二十世纪初,战场正在日益沦为弹丸的世界。


无人地带变得更加广阔了,攻守双方对战壕等战地工事的依赖变得越来越大,圆锹十字镐和机关枪成为了两件相辅相成的兵器。由枪弹、速射火炮、堑壕和铁丝网组成的要塞防御变得更加固若金汤,没有大口径火炮的持续间接射击以及步(工)兵有组织的爆破突击,即使要塞的卫戍部队人数极少,它也是很难被攻克的。


自1905年以后,攻击要塞的一方,尤其是位于作战一线指挥的各级军官,需要更加主动的思考,知道如何指挥部下去生存、如何使用技术兵器去战斗,这与之前有了极大的区别,因为它不再是以钟点来计算,而是一连几天甚至几十天的炼狱般的战斗,单纯凭勇气的硬打硬拼,除了增加伤亡以外,定然是殊少作用的。

相关文章

闽粤菜系特色口味汇总~

2024-12-24 10:41:08

月经期怎么减肥双倍瘦 养好姨妈轻松享“瘦”

2024-12-24 10:25:43

冬瓜蛏子蛋皮羹的做法大全:一碗夏日解暑“鲜羹”!清淡鲜美,懂行的都爱吃

2024-12-24 10:11:14

你脸上的「防晒霜」用量,根本不足以抵抗紫外线

2024-12-24 09:55:27

每日一字:泉怎么读

2024-12-24 09: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