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济源境内之争
河南省济源市的名字来源于济水,取济水来源之意,济源现存着济渎庙,用来祭祀济水(北渎大济之神),也是有古代帝王向天祈福的作用。
(1)王屋山太乙池
《水经》有一记载济水源于东垣县东王屋山,向东流到温县西北称为了济水,现代百科查询济水发源王屋山上的太乙池,然后是以地下河的形式流淌了三十多公里到济渎和龙潭出现在地表,形成了珠(济渎)、龙(龙潭)两条河流,两条河流并向东进在济源境内交汇,这个时候被称为沇水。
(2)济渎庙西一公里处
有人认为济水来源不在王屋山太乙池,也不是济渎庙,而是发源于济渎庙西一公里的地方,济水发源地的河流属于蟒河水系,后来可能因为王屋山太乙池名气大,被认为了济水之源。
2、南岸济水与北岸沇水之争
在《禹贡》一书中记载“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意思为沇水为济水的上游河段,向东流入了黄河。在《水经注·济水》记载“济水于衡雍出黄河,分河东南流”,意思是济水在今原阳县再出黄河,不再与黄河同道而流。这两处记载表明济水从济源出发东流进入黄河,后再从黄河流出,这就有了济水与沇水之争,即沇水还能算是济水吗?不应该是黄河的支流吗?
(1)认为南岸济水与北岸沇水无关系
有人认为北岸沇水东流先被称为沇水后被称为济水,但因为流入了黄河就属于黄河的支流,南岸河流是黄河的小分流,南北两河口相距不远,古人便把两个河看成一条河了。因此认为济水的源头应该是与黄河分道的原阳县附近。
(2)认为南岸济水与北岸沇水是同一河流
有人认为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看待历史名河,也不能认为河流唯远为正。这里也有三种说法,其一是在古人看来济水与黄河只是公用了河段,南北相对看作一条河;其二是古时黄河水量没有如今大,济水显然为正;其三是大禹治水引黄河东进入济水。
二、南北二济合巨野
据《菏泽县志》记载在汉以后,济水在河南境内一分为二,南济从河南仪封县流入曹县,北济从东明县流入菏泽县,然后两河流入巨野泽,巨野泽是古代大湖,梁山泊就与此有关,巨野泽的消失离不开黄河的泛滥改道。
有学者考证,济水出黄河自巨野泽的这一河段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消失了,虽然在唐朝又复现济水,但好景不长又干枯了,下游河段的济水有汶水来补充,和原来的济水没了关系。没有了黄河水的干扰,河水清澈逐渐被称为了大清河。
在我国历史上黄河可谓最为任性,淮河与济水都受其影响。在1885年(咸丰五年)黄河再次改道,这是黄河的第六次改道,从夺淮入海变为夺济(大清河)入海。现在济南有小清河,其实就是原先大清河所剩河道,因为黄河水量较大,大清河河道较小,因而黄河夺入后又重开河道入海,可谓任性的似夺非夺。
济水在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文人精神气节的象征,入黄而不浊。济水虽然消失,但很多地名仍与她相关,比如济源、济南、济阳、济宁等。